有人会主张,国际经济合作进程正趋于失灵。
宽松的财政政策无非是减少财政收入,也就是减税,或者增加财政支出,也就是增加投资。下水管道,公路,铁路,机场,都是可以方便居民生活的。
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降低资金成本,刺激经济,但是本质上是储户向企业的转移支付,对于长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效率提高非常不利,而且受到通货膨胀的制约,目前并没有太大的空间。对于2009年的财政刺激,肯定有不同观点,笔者也很有保留,可是这么久以后,再不停说下去就有点像祥林嫂了。等到一切就绪,没有问题再做,结果就是什么也做不了。投资可以大致分为产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前者应由企业来进行,政府参与往往容易导致效率低下,但是后者是政府可以参与的投资。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不仅可以促进生产,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善民生。
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看起来都像是无底洞,不知要花多少钱。在所有要素中,只有资本是可以增加的,而资本的增加就要靠投资,不管是人力资本还是实物资本。当时我们研究土地问题的时候,还没涉到集体所有制土地的产权明确和保护问题。
还有应该给地方必要的财权,让地方有自主权,那个也没有很好的做到。《21世纪》:下次改革,包括政府体制改革、农村土地改革这一块能否作为重点?张卓元:对,这个包括土地制度改革,政府的改革,垄断行业改革,收入分配的改革,如果能够有一个通盘的设计,那么这样不仅是对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更好地推动我们科学可持续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这对于我们2020年顺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很重要的体制保障。又比如说,2003的时候提出要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这个提出来也是很重要的。另外我认为十五大提出的公有制为主体给的定义,是不影响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的。
《21世纪》:那么在2003年以后为什么又出台一个《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张卓元:1993年出台《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决定》以后过了10年,随着各个方面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到200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了,框架都搭建起来了,但是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在2003年要对已经初步建立的体制进行完善。所以,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需要来回答这个问题。
而这次专门讲到市场时,讲到了劳动力市场,现在看来这也是个突破,目前已经是很朴素的常识了,但是当时要实现这个突破是很不容易的。这也造就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黄金增长期。现在看起来这些都还是站得住的,这在当时是比较好的顶层设计,这是一个最大的贡献。但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底怎么来具体建设,1992年来不及解决这个问题。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解决许多极其复杂的问题。交70年的是土地的税费,房产税是涉及到房产的税。此外,当时城市化并未展开,到底土地制度应该怎么完善,怎么尊重农民土地的权益,经济还没发展到这一层。市场经济不应该是这样的,市场经济应该是规范的,所以实行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办法,当时从承包制走向分税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改变的。
这个比2003年的观点又进了一步,它把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提出来了,这说明深化改革实际上要抓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政府改革,这涉及到政府职能的转换。民营经济对GDP贡献率超过50%那没有关系,因为当时在十五大给公有制为主体定义的时候没有说公有经济对GDP的贡献占50%以上这一条。
48.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5个方面,构成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基本框架,这个基本框架要逐步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在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中,有一个词劳动力市场。49.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在上面这三条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发展、共同竞争是没有问题的。导致如此的原因是,当时经验不够,当时以为实行承包制度就是很好的了。22.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经济管理权限,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9.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如果行政体制改革跟不上,那么政企很难分开,国有企业改革很难推进。
12.改革现有商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41.积极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经济增长方面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所以,现在改革方面积累的问题很多,本来很迫切需要改革但是没有很好推进,特别是政府的改革,垄断行业的改革,收入分配的改革等。
29.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像石油开采主要是资源问题,是资源垄断性的,和自然垄断不完全一样,现在没完全放开,以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引入竞争应该是没有问题的。45.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改革决策要与立法决策紧密结合,立法要体现改革精神,用法律引导、推进和保障改革顺利进行。21.加快计划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计划管理职能。
所以说,当时已经明确了国有经济需要控制行业的4个方面,现在问题是,在明确的这四个方面你要不要去超越。《21世纪》:当时也已经谈到征收房产税的问题,但这个房地产税也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因为我们已经交了70年的土地出让金,这是不是个问题?张卓元:当时十四届三中全会也提到开征房地产税,本来房地产税对增强地方财力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没有做到。
《21世纪》:未来改革重点你认为还有哪些?张卓元:核心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现在政府太强势了,控制的资源过多,在经济发展中起的主导性作用过大,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不能更充分地更好地发挥。当时已经普遍认识到,光靠经济体制改革,光靠国有企业改革,虽然也很重要,但是仍很难全面深化。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4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所谓公有资产占优势,就我们现在城市的土地,农村集体的土地,还有自然资源的资产,还有国有企业和国有单位的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公有资产占优势没有问题,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也没有问题,国有经济强大得很,其主导作用也没有问题。30.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始进入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21世纪》:1993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中央和地方的分税制,当时也想到过地方财权可能将出现财力不足的问题?张卓元:当时想到的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中央财政占的比重太小,因此影响中央宏观调控的能力发挥,所以当时要实行分税制,当时的那个财政包干制度,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制度,它完全是不规范的,完全是个一对一谈判的结果。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4.建立适应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所以这些都是随着改革的深化,有些新的问题暴露出来。当时在玉泉山起草时我不在这个组,后来我又参加了那个组的研究,研究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如何概括,当时还请了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陈清泰等到玉泉山一块来研究,最后定了这4条。
原来写的稿子是劳务市场。50.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的深刻革命,必然要改变旧体制固有的和体制转变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阻力。